原题:公务员考核旨在治庸、治懒
杨士秋说,国家公务员局正在起草公务员平时考核规范性文件,有望今年出台。今后,将逐步加强对公务员的平时考核,以治理公务员队伍中的庸、懒问题。
本刊记者/王全宝
(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近几年,公务员队伍越来越受到关注,不仅因为“公务员考试热”不断升温,也因为有关公务员的素质和作风问题,也日益成为舆论焦点。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公务员的管理部门——国家公务员局却少为外人知晓。
公务员考核是公务员管理的重要手段。“对公务员管理部门而言,平时不抓考核就是失职,管理上就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杨士秋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说。
杨士秋曾就职于共青团中央青工部,后转任陕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人事部副部长、党组成员。2008年3月起任现职。
杨士秋亲身经历了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整个过程。5月21日,他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专访,就社会关注的有关公务员考核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如果年度考核不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据悉,目前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正在研究拟定平时考核规范性文件,请介绍一下相关背景?
杨士秋:自2010年以来,我们一直在研究起草平时考核规范性文件,力争今年出台。
按照《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两种。定期考核一般为人们熟知,比如年度考核等。对于平时考核,人们则关注得较少。所谓平时考核,就是重点考核公务员完成日常工作任务、阶段工作目标情况以及工作作风、出勤情况,可以采取被考核人填写工作总结、专项工作检查、考勤等方式进行,由主管领导予以审核。《公务员法》规定,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可见其重要性。
目前,公务员年度考核执行得较好,但是,如果年度考核不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就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在一年“秋后算账”中,领导凭“印象”或“感情因素”,把优秀指标分摊或采用“轮流坐庄”等不合理的考核机制,这些问题的产生就是因为平时考核没有开展好。针对这些问题,2008年国家公务员局成立后,开始逐渐加强平时考核。
中国新闻周刊:关于平时考核,什么样才是科学有效的考核方法?
杨士秋:我个人认为,平时考核方法如果太简单,容易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太繁琐则不易操作,难以持久。实践证明,工作记实加领导评鉴的办法实用性较强,能有效实现平时考核的目的。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工作记实周期,日记或周记,每天记一次是可行的,也就用几分钟。间隔时间太长很难记准记全,最长不应超过一周。原始记录是否准确客观、符合实际,仅靠个人记录和主管领导评鉴不行,还要公开透明,上墙上网,让所有人看到,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此外,还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做得扎实,一年累计起来非常客观,年终考核水到渠成,不会年终算糊涂账,可以避免“轮流坐庄”,也可以减少争议。同时,也可避免年终考核“吃大锅饭”“搞平衡”等现象。
平时考核能够及时纠正公务员不良行为,最明显的作用就是治理了公务员队伍中的庸、懒问题。此外,平时考核指标使公务员管理有了明确标准,平时记实可以反映出公务员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等情况,是治理庸、懒、涣散等顽疾的一剂良方,可以解决长期存在的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公务员平时考核还存在哪些问题?
杨士秋:的确目前公务员平时考核存在一些问题,尽管已有规定,但是由于过于原则性,目前整体工作进展还存在不平衡的情况,还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对于为什么做这项工作,如何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没有深入思考;对于怎么做好这项工作,没有系统认识,导致认识简单、工作盲目,成效不大;还有的怕麻烦,怕得罪人。
二是量化难,平时考核指标不易确定。考核内容可以细分为多项考核指标,但如果对这些指标都加以测量,势必大大增加考核工作量,降低考核效率。如果仅从中筛选出部分指标,在实践中难免有“挂一漏万”的问题。同时,公务员工作内容千差万别,考核指标不易量化、不易评价、不易对比。
三是考核结果使用力度有待加强。关于平时考核结果使用还没有出台法规,用在哪些方面,用到什么程度,意见还都很不一致。
“公务员出问题往往不是出在能力上,而是出在道德上。”
中国新闻周刊:近年来,官德不彰、权力失范的问题颇为突出,诸如日记门、艳照门、短信门等等一系列丧失公务员“官德”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公务员群体的形象。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杨士秋:坦诚讲,公务员队伍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公务员对群众感情淡漠,对工作不负责任,道德失范,甚至搞权钱交易。大量事实证明,公务员出问题往往不是出在能力上,而是出在道德上,无论玩忽职守还是以权谋私,都与其从政“为官”的职业道德缺失相关。
目前,公务员考核在依法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的基础上,将重点考核“德”和“绩”。而重点考核“德”和“绩”,是指把“德”放在首要位置,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公务员“德”的评价标准;把“绩”放在突出位置,重点考核完成本职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和所产生的效果。
从一定意义上说,只有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官德”上去了,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
中国新闻周刊:近年来,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越来越多,你如何看待目前“公务员热”的现象?
杨士秋:我认为,对于所谓的“公务员报考热”,实际上个案现象总是有的。那种千人报考一个职位的过于集中的现象,是由于职位比较有吸引力、招录条件比较宽松、报名时有一定盲目性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实际上,有一部分职位报考人数很少,甚至无人报考的现象也是大量存在的。由于媒体过度渲染“公务员热”现象,很容易在社会上形成错觉。因此,我们应该冷静地看待“公务员热”。
近几年,“公务员热”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首先是长期以来公务员报考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为各方面人才提供了平等竞争机会,操作公开透明,大家都相信和支持这个制度;其次是考试录用公务员实行集中统一招考,客观上形成报考人员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的状况;再次是近几年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不少行业竞争激烈,而公务员职业相对稳定,这也是众多报考者选择的原因之一。
中国新闻周刊:近几年,各地屡屡爆出“火箭提拔”“萝卜考试”“拼爹”等现象,对此你如何评价?
杨士秋:客观讲,上述现象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也要认清,这只是个别现象。造成上述现象的因素有制度不健全,工作不落实,也有文化和社会背景问题。可以说,公务员考试目前大家比较满意,程序设计是科学公平的。
目前,有的地方在公务员以外的公职人员招考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或者以权谋私的现象,被有些舆论误认为是公务员招考。这尽管不属公务员招考,但也给公务员考录带来负面影响。
公务员考录制度有两个特点:一是较好地体现了社会公平,二是通过竞争的方式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实践已经证明,这两点已越来越为全社会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
公务员考录将坚持“凡进必考”的政策不会动摇,当然,这个制度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个别地方部门公务员招考中,确实还发生过某种不规范甚至违纪违法的现象,这是不允许的,一经发现,我们会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