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拟投资6.2亿元打造新的“银河公墓”,这一工程被纳入民生工程。但诸多专家建议与其耗巨资再建第二个“银河革命公墓”,不如更新观念,取消特权,建造一个不分官民等级、人人平等的“广州市福山树葬公墓” 每年4月的清明节前后,“死人抢地”的话题总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今年1月,广州市民政局局长庄悦群在市民政工作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指出由于银河革命公墓出现墓地资源枯竭现象,广州将建第二“银河公墓”,此消息一出,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死不起”,“死人占活人地”,更多的是如何“死得公平”,广州市民政局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近半个月以来,《小康》记者深入采访调查发现,即将开建的广州市福山革命公墓备受争议,受访的多位专家一致认为,“革命”公墓建设应该先“悦群”而非先“悦官”。 千亩绿地将变恢宏墓园 4月6日,正值清明假期,听说福山村要建新公墓,为了给先人提前挑块风水宝地,家住广州市海珠区的王宝兄弟俩一早就驱车前往萝岗区九龙镇福山村看地。“听朋友说这儿山清水秀,来了一看果然是块宝地,又叫福山村,名好地好环境好,把祖坟安在这儿是个不错的选择。”王宝告诉记者,他爷爷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老战士,已经83岁高龄了,听说有个“第二银河革命公墓”,特地来看看。 福山村地处广州新经济开发区——萝岗区九龙镇,公墓选址位于福山村北部山地,左依即将开发的油麻山国家森林公园,右傍狮岭水库,两条高速公路——广河高速公路和广汕高速公路也从旁经过,可谓依山傍水,地理位置绝佳。跟着王宝兄弟的车,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在狭窄蜿蜒的山路上爬行了十几分钟后,《小康》记者进入了这块即将“改头换面”的1300亩宝地。一路上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高大植被,远处的几个山坡上整整齐齐栽满了各种不知名的树木,近处的鱼塘水清澈见底,满山的绿色与塘水中的倒影相映生辉。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山林都已承包到户,大部分村民都用来种果树,靠着果树种植收益,福山村已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富”山村,家家户户都盖起了二到四层的小洋楼。 现在的这片山林,两年后将成为山坟。 “这片山林的征地工作已基本完成了,大部分村民都已经领到了征地款。”村民张亮告诉记者,政府以每亩12.3万的价格从村民手中征收,只有少数几户在征地范围内盖了房子还没有谈好,估计将以6000元每平方作为拆迁款补偿。“谈好了拆迁价格,一切都好说。”张亮说,广州市财政局支付的项目首期征地款高达1.96亿元,但此数据向广州市民政局采访中未得到正面回应。 2012年2月,广州市财政局发公告表示,作为广州市第二革命公墓的福山革命公墓项目总投资4.83亿,主要用于建设室外广场及相关配套设施等。之前,庄悦群在广州市民政工作会议上表态广州市福山革命公墓“银河公墓”将作为一项重点民生项目,在今年10月启动,规划用地1300亩,投资6.2亿元,计划2014年底完工投入使用。 据了解,早在2011年,广州市民政局就召开了项目招标会和项目设计及施工论证会,决定开发该地。2012年6月广州市规划局公布《广州市福山革命公墓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认证》规划成果,计划公墓首期用地33.33公顷,远期预留发展用地53.33公顷。光是首期用地,就相当于1.28个银河革命公墓规模。并在南部主入口处设置用地规模1200平方米的公交车首末站1处,机动车泊位数566个,非机动车泊位数100个。 “开工前这些植被和已建房屋都要强制砍倒和搬迁。到时候这里将容纳5万个墓位,肯定会是气势恢宏的超大型墓园。”张亮看着满山的绿树说。 争议:阴间也有福利? “墓地的价格和标准都还没有出来,据说是要以后正式开售了才会向社会公布。”王宝兄弟表示,现在先过来看看环境,将来确定要买的话还有许多细节要了解,比如位置、朝向和价格等,而兄弟俩最担心的是“革命”公墓的入驻条件会不会将他们堵在门外。 和银河革命公墓一样,福山公墓同样以“革命”冠名。广州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表示,福山革命公墓的具体业务是由广州银河革命公墓管理处负责,是广州市民政局下属的一事业单位。“据说能葬在这里的都是厅级以上干部、革命烈士、公务员、科学家等等这样的人物。”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就是本村人以后死了都不能葬在里面。4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广州天河区燕岭路的广州市革命公墓。尽管清明节已过去半个月,但前来祭拜的市民依然络绎不绝。银河革命公墓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晓晨(化名)告诉《小康》记者,市政府原划拨给银河革命公墓的300亩土地所剩不多。近三年来,平均每年只能开发300个墓穴,只要一开售,马上就会被抢完。而记者以购买者的身份到业务大厅咨询墓穴情况时,工作人员回答说没空穴可卖。银河公墓现有5个骨灰堂,可容纳数万骨灰盒,“但有条件的更愿意选择一个墓穴。” 无论是广州市民政局还是银河革命公墓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都显得小心谨慎。“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尤其是革命公墓的服务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福山革命公墓墓穴购买者或骨灰存放者的身份必须是革命烈士、国家干部、军人等“七种人”,“这是前提条件,福山革命公墓的管理模式与银河的一样。” “人活着有层次之分,没想到将来死了也要按官论葬。”为了验证这一说法,记者以买墓穴位的名义致电银河公墓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因为墓地还没有建设,所以价格还没有确定,但前提条件是“死者一定要是党员干部。” “现在哪还有什么真正的老革命?新中国成立已经60多年,为了革命战争而做出贡献的革命先辈大多已经作古。他们所谓的‘革命’就是政府官员嘛。”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广东社会学学会殡葬改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范海泉教授说,“所谓革命,大家都是社会主义建设者,都是革命者。当官的就是革命的,做学问的就不是革命的?这就是‘左’倾思想,为官字服务,现在革命就等于当官,不当官就不是革命,但是官还不是老百姓出来的?独乐乐不如与众同乐,生的时候与群众在一起,死了也应该和群众葬在一起嘛,何必要单独找一块地方呢?”广东社会学学会会长范英教授也认为,历史上所建的革命公墓应该肯定,但现在的公墓再冠以“革命”之名已不合适。 广州市民政局局长庄悦群多次表态该项目系2013年市重大民生工程之一,是为了满足广州市每年约6万往生者的需要。而这6万人绝大部分是基层市民群众,而不是有条件的科级以上党员干部。这是否自相矛盾?“活着的时候多占房子,死了还要多占坟墓,还要花老百姓的钱,老百姓天天在喊‘死无葬身之地’,还要耗巨资建‘革命’公墓,到底是为民服务还是为官服务?”采访中,范英向记者出示了一份他刊发于社会学刊物《文明与社会》今年1月刊的《广州新公墓建设应以广大民生为重》的文章。 范英认为,广州银河革命公墓虽然用到现在已50多年,一些固定的墓碑不宜改变,近期存放的骨灰也因未到期而占架,但这300亩的宝地还应有空间可挖,即使可挖的空间不多,也根本用不着1300亩的新址。记者从知情人士获得的一份发自2003年《骨灰墙收费项目明细》上显示,最小的墓穴是1.32平米,售价1.182万元,最大的为12.71平米,售价23.8万元。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开发四种规格的墓穴,从面积2.11平米售价6.68万元到3.64平米售价17.072万元不等,其价格包含墓穴地租金、20年管理费、安葬费及建筑工料费等。记者随后来到位于银河革命公墓对面的银河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银河园虽为经营性的墓园,但也并不是唯利是图,每穴售价从6万到13万不等。 显然,价格并不是经营性墓穴与革命公墓墓穴的最大差异,资源和身份才是关注的焦点。 清明节前,针对社会流传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由于公墓墓地紧缺,开始限售墓位的说法,《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广州市殡葬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按照广州市墓园建设的规划,10年之内不会有限售的情况发生。 “银河革命公墓饱和确实需要扩建,不是不解决当官的,但现在老百姓‘死无葬身之地’的问题更大、更急切,民为正本,官为次本,不解决民本问题就会引起更多的社会矛盾,难赢得民心,极易将官本位与民本位的矛盾扩大化。”范英建议,要建公墓就要以民生为重,将公墓定位为公益性、惠普性的墓园,让广大基层市民群众都有份,而非仅仅是革命的、红色的公墓,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都兼顾到了,更符合以人为本的社会建设宗旨。 《小康》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广州一家10多年前开发的墓园有1000多个最经济型的墓型,即一般1至2平方米大小,售价几千到5万以内不等,至今也只卖出300多个。广州目前除银河革命公墓之外,一共有10个经营性墓园,总面积大约有4000亩,按此推算,墓地资源并不是完全饱和,有些资源因为无人问津而造成了人为的浪费。既有经营性墓园规划,为何还要扩充公墓? “银河革命公墓自1956年至今几十年的开发接近饱和,福山革命公墓的面积是现在的4倍多。”民政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300多亩的福山新墓园将很好地解决革命墓穴紧缺的难题。 “如果说父亲参加了抗日战争可以称为革命人员,那同样处于高龄的母亲百年后怎么办?”在王宝兄弟看来,母亲将来安葬的问题会更麻烦。 早在2011年8月9日广州市民政局召开的项目设计及施工国内近10位专家论证会上,范英就提出应将此事交由广州广大市民公开论证,但却并没得到民政部门的任何回复。今年初,范再次以信件的形式向广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重申了此看法,同样石沉大海。记者试图采访市民政局的相关领导,截至发稿时未有回应。 殡葬改革:生态葬应成新趋势 目前,我国的殡葬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广为百姓所接受的传统墓葬,即火化后将骨灰土葬,另一种是新兴的生态葬——海葬、江葬、树葬、草坪葬、花坛葬、壁葬等等。在墓葬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和选择生态葬的方式。据报道,目前广州市民选择生态葬数量已占死亡人数的4%,其中1%的人选择海葬,而3%的人选择树葬。 “树葬是最先进、最人性化的一种殡葬形式,可以把墓园建得像公园一样美丽,可以绿化荒山,生态环保,没有墓葬公墓阴森恐怖的感觉,节约土地资源,又符合老百姓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广州市白云山规划管理处原处长、广东社会学学会殡葬改革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欧扬对记者说。 全国第一个“树葬公墓”试点——“思园”,位于广州市白云山北麓,已容纳了约3万往生者,每一棵树就代表一个往生者生命的重生。“‘思园’完全是公益性的树葬公墓,平均30~50元就可以买棵树苗入土,包括管理费,一个逝者入葬只需要花300多元就可以了。”欧扬告诉《小康》记者,1989年,在广州原市委副书记张汉青的提议下,创建了思园,刚开始还没人能接受。20多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绿色环保的树葬形式,“思园”从原来的400多亩地扩建到现在的900多亩。但由于白云山属于自然风景区,有限地范围,在2003年时公墓已接近饱和。据报道,民政局发出公告称今年起“思园”不再接收骨灰还林。 “传统的墓地一人至少占地1平方米,而采用树葬的方式占地面积仅为原来的1/5,可以节约大量土地。同时投资少、成本低,价格便宜,对生者而言,节约了金钱;对公众而言,保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广东社会学学会殡葬改革专业委员会委员吴向红告诉记者,树葬的理念来自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殡葬习俗,在东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很常见。贵州从江最后的枪手部落——岜沙苗族部落的百姓,死后都统一实行树葬,他们认为树的生长象征着死者的重生,也象征着部落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据了解,目前全国各地已陆陆续续开始建立大型树葬公墓。北京2003年成立了第一家树葬陵园——十三陵水泉沟纪念林;辽宁鞍山也建有弘莲树葬公墓等等。吴向红认为,面对土地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推行树葬符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是一种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文明模式,也应该是未来殡葬模式改革的新方向和主要趋势。“与其耗巨资再建第二个‘银河革命公墓’,不如更新观念,取消特权,建造一个不分官民等级、人人平等的‘广州市福山树葬公墓’。”吴向红对《小康》记者说。有关专家在2001年就提出,鉴于市民越来越多接受树葬理念,骨灰还林活动也越来越受到市民欢迎,呼吁政府尽快建设第二个“思园”以满足需求,但政府迟迟未见行动。有专家称,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给出的答复是“墓地还很多,够用,无需建立树葬公墓。”不予批准建立第二个树葬公墓。放着生态环保的殡葬理念不采纳,转而开辟新址建豪华墓地,这是否符合国家殡葬改革方向的大趋势呢? 采访中,在谈到殡葬改革的方向时,多位专家都一致呼吁国家应尽快立法规范殡葬服务行业,“解放60多年了,一个泱泱大国居然还没有一部《殡葬法》,只有一个简简单单的《殡葬管理条例》,这在西方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范英告诉记者,1999年社会学界已开始向中央提议立法,但10多年过去了仍然不见动作。“政府不能只顾生,不顾死,只顾吃不顾拉是会撑死的。只有赶快建立一部完善的《殡葬法》才能更好地推进殡葬改革,打破垄断经营,规范殡葬所谓‘暴利’行业,才能造福百姓。” (《小康》实习生黎莉芩对本文亦有贡献) 现有的墓穴数量预计 只能使用6年左右 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2-2013)》指出,预计2025-2045年,年死亡人口将突破2000万人。随着城市死亡人口的逐年增加,城市公墓需求扩张。从全国范围来看,现有的墓穴数量预计只能使用6年左右。其中,全国大部分省份的墓穴都将在10年内用完,在山西、山东、广西等省份甚至不足5年,只有云南、广东、青海可以使用20年以上。 国外公墓模式盘点 美国:美国的公墓按归属权分为个人公墓和国家公墓。其中绝大部分墓地是属于个人的,为普通人服务;美国称为国家公墓的地方有些类似我国的烈士陵园,主要埋葬为国捐躯者或现役死亡的军人以及在职时死亡的政府官员。洛杉矶东部的玫瑰山 (Rose Hills)公墓,旧金山的金门 (Gold Gate)国家公墓和华盛顿市阿灵顿(Arlington)国家公墓都是美国著名公墓,都依山就势,按照自然的地形地貌进行分区设计,草坪、绿树、花丛自然相映,不像坟地,更像公园。 美国公墓的主流样式为草坪式,每个墓只有一块铜牌平卧在草坪上。第二为雕刻墓碑式,这种墓地没有突出的墓穴,只是墓碑大一些,且墓碑样子各异,有十字架、圣经等形式。还有既有墓碑又有墓穴式的,墓穴的形状及墓碑样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德国:德国有一种金字塔葬很节约土地。这一产品根据大小可分6~11层,以6层为例,底层占地5米见方,每条边有11格,最上层一格,一共121格。每格可以为一个小家庭盛放3~4盒骨灰,共可盛放400个骨灰盒。和同样数目的墓穴相比,塔式殡葬可以节省约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土地。这个塔葬产品还可以更为灵活地购买位置。客户不必一次性买下数十年的位置,倘若客户只付了5年的钱,到第6年这个格子里的骨灰盒会通过内部系统下放到地下室永久保存,空下来的格子可以再度出售,空间的循环使用进一步减少了对土地的实际占用。 英国:英国十分重视公墓的绿化和美化,公墓都是人们游览的公园。英国在19世纪70年代自倡导火葬起,就提倡不保留骨灰。因此对骨灰处理方法是多样化的,有的将骨灰撒在墓地内的一株鲜花或一棵树木的周围,并在鲜花或树枝拴上标签,署以死者的姓名和生卒时间,作为安葬死者的标志;有的将骨灰和水泥混合在一起压制成砖,上面刻上死者姓名,用这种砖在墓地内的适当地方彻成墙,以供后人凭吊;还有定时(一个月)将火化的骨灰,由火葬场集中埋葬在一个土坑内,上面种植花草,并标出某年某月火葬者骨灰埋葬标志,死者亲属只须记住火葬年月即可找到死者骨灰埋葬地。 日本:日本的公墓分为两种:一种是设置在村民居住地附近山上,有固定范围,只准埋葬本地居民中死者的农村墓地(相当于我国的农村公益性墓地);另一种是经营性墓地,设在城市郊区的山地上,公墓内经过总体规划,分别设置不同的墓区,并预先修好墓穴供丧主选用。每个墓穴占地为1.5m2,但最多不准超过6m2。公墓都进行绿化和美化,修有凉亭、水榭、鱼塘及各种塑像,并配备有商店和餐厅,成为一个墓地公园。 东京人用高科技解决空间不足问题,东京源信寺的墓园里,前来扫墓的人只要在灵位前插入一张卡片,后边机房会读取出号码,等待数秒后,亲人的牌位就会自动出现在面前,让前来祭拜的亲人进行悼念。目前寺庙里有将近300个牌位,所有的牌位就放置于这小小的机房,总共有16层之高。来源:小康杂志
|